1、经济新正常状态的丰富内涵和阶段性特点
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新正常状态的内涵做了全方位系统的讲解,在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指出:中国经济呈现出新正常状态,有几个特点: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。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第三产业、消费需要越来越成为主体,居民收入占比上升,进步成就惠及更广大民众。三是从要点驱动、投资驱动转向革新驱动。
把握经济新正常状态进步的阶段性特点,认识新正常状态、适应新正常状态、引领新正常状态,是目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国内经济进步的大逻辑。
(1)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。国内经济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回落到一位数的中高速增长,是新正常状态的基本特点。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,大家需要理性对待经济增速的“换挡期”,适应中高速增长的新正常状态。
(2)经济进步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,水平和效益越来越提高。需要清醒地认识到,国内进步中的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,譬如,经济进步的资源环境重压愈加大,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进步的不平衡、不协调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,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重压仍然比较大等。迫切需要大家需要转变进步方法,愈加重视水平和效益的提升,愈加重视保障和改变民生,走可持续进步的道路,努力达成经济进步方法向水平效益型集约增长。
(3)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由中底端水平向中高档水平转化。改革开放以来,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在优化,但因为追赶阶段的进步模式,只追求数目不讲水平,国内产业结构大体上处于全世界的中底端水平,比较利益仍较低。新正常状态下,国内很多传统产业产能紧急过剩,传统产业规模扩张的空间变小。但同时,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旅游、养生等服务业进步加快。因此,要加快转变经济进步方法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用途,通过大力进步策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,进一步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。
2、经济新正常状态带来的新机会
(1)国内经济拥有更大进步的实力和基础。
2014年GDP历史性地突破十万亿USD大关,大约是日本经济总量的2倍,超越了整个欧元区经济总量的总和,初次仅次于美国跻身于世界“十万亿USD会所”。新正常状态下,从国内的进步速度、经济总量、外汇储备及财政实力等方面来考虑,无疑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,既能抵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,又能促进国内经济进步,切实改变民生、加大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,有效地防御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。
(2)城镇化转型进步提升水平的机会。新正常状态下,国内城镇化已进入转型进步的新阶段。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,更是推进国内经济继续进步的强大动力。城镇化进步水平不断提升,也将使城市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等方面产生巨大投资需要,促进城市消费群体不断扩大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、消费潜力不断释放。
(3)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步的机会。进入新正常状态,是国内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。现在产能过剩主如果在重化工业、钢铁、水泥、煤炭和初级商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,然而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档制造业等策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,与信息、教育、金融、物流和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需要大、进步快。
(4)科技革新进步的机会。新正常状态背景下,国内主要依赖资源等要点投入推进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,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打造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、符合科技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体制,转变进步方法,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进步机会,大力推行革新型国家策略,进一步提高国内科技革新能力。
3、适应经济新正常状态的改革举措
(1)继续简政放权,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用途。国内目前仍存着政府权力范围过宽,市场监管力度较薄弱、公共服务供给依旧不足等问题。适应新正常状态,就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继续简政放权,用心下好简政放权“先手棋”。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规范改革,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,把含金量高的、管用的审批事情彻底放给企业和市场,政府通过拟定好规则、打造好环境,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用途。
(2)促进经济转型升级,维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。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转变为中高档水平,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。经济新正常状态下,要优先进步策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,大力进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大数字和智能制造业等新兴产业,把策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培育成支柱产业,塑造成经济进步新的增长点。要加快进步现代服务业,一方面围绕制造业升级,优先进步生产性服务业,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进步;其次适应消费结构升级,积极进步生活性服务业,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中的要紧用途。
(3)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塑造经济转型升级主引擎。新型城镇化是国内扩大内需巨大潜力所在,也是推进经济继续健康进步的强大引擎。以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,推进土地、户籍、投筹资体制改革,不断释放规范红利。深化土地规范改革,要健全农村土地征收、流转和补偿规范,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用权等合法财产权益,真正达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同地、同权、同价。要分类推进户籍规范改革,加快剥离附在户籍规范上的福利功能,打造城乡统一的户籍规范,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、劳动就业等规范,为深化户籍规范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。
(4)达成革新驱动进步,培育新的增长动力。革新型企业是革新驱动进步的主要载体。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构建勉励革新的体制机制,想方设法激起企业内在革新动力,使企业真正成为革新驱动主体。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要组建研发机构,在网络、云计算、云数据、新能源、生物等新范围组建新的研发机构,加强研发投入力度,努力获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就,并大力促进科研成就向现实生产力转换。通过打造技术革新的市场导向机制,鼓励科技要点向企业流动,引导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革新资源按市场导向优化配置。
(5)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。国内要进一步对外开放,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,就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要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,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。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,重点推进金融、教育、文化、医疗等服务业范围有序开放,越来越放开建筑设计、电商、商贸物流、会计审计等服务业范围外资准入限制。坚持“引进去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,将国际上的高档生产要点与国内产业有机衔接,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方;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,允许企业革新方法“走出去”拓展绿地投资、并购投资、证券投资、联合投资等,不断提升国际投资合作不平。
(作者单位为海南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)